欢迎访问烽火探游 骊山驴友会户外运动俱乐部
客服热线: -

烽火探游 骊山驴友会户外运动俱乐部

陕西旅游集散中心临潼分公司 西安市临潼区生力中心城1栋公寓502室

临潼忆事之家乡的“柿子馍” [复制链接]

骊山拍客 235 2
骊山拍客
话题: 516
回复: 8697
楼主
 韩新剑


我的家乡在临潼区小金山,金秋十月,那里满山遍野村舍地边,到处都是挂满红中带黄的杮子树,远远看去就像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似的,十分好看。假如你有兴趣走到树下,就会看到树上的杮子挂满了枝头,近处的垂手可得,远处的夺目亮眼,给人以远离闹市赏心悦目之感。你忍不住会举目望去,准会在树上发现一个或几个鲜红熟透的馕担柿令你口水直流,你会想办法采摘下来捧在手中咬一口去尝,那味道甘甜,果肉如饴,美味如蜜的软杮子会让你赞不绝口,还想再找几个尝尝。这里的柿子没有任何污染,都属于绿色果品你可大胆去尝,热情好客的小金人也不会吝啬,那么多的杮子树那么多的杮子是不会嫌弃你多吃几个的。


        由于柿子多销路少,当地也没有人进行深开发精加工,人们出产的杮子只能自产自消,自给自足,做柿饼,做柿子醋,买软杮子等,价格便宜,销路也不好,加之采摘又麻烦又危险,有的人家也就不摘不管,到了深秋季节时,满树的叶子落光了,只留下了红艳艳熟透了的红柿子挂在树上令人嘴馋,没人采摘也让人十分可惜。



 而最难忘的要算小时候吃的柿子馍了。那时候由于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把采摘回来的软杮子择去柿子把后用筷子打成糊状,然后拌上面粉做成杮子馍饼,做成后的柿子馍饼酥软可口,味道香甜,十分好吃。于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要缠着母亲做,做好了也不忘偷偷带上几个和好朋友分享,大家都夸母亲做的好吃,以至于我在西安读书时也要带了一些,可一到宿舍就被大家一抢而空,赞不绝口。



 后来我从书中了解到,每一种小吃的背后都会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柿子馍饼也不例外。相传明末清初,李自成起义军在豫西灵宝和潼关交界之处停留整顿,准备随时进军紫禁城,此时正是秋霜季节,加上连年战火,关中地区附近也适逢灾荒之年,没有足够的粮草,这里的百姓为了帮助起义军就突发奇想,采摘悬崖边上熟透了的鲜红柿子,回家之后拌上少量的面粉揉成面团,再切成一块块的揉成小饼状,烙成柿子面饼给闯王的士兵吃,没想到士兵们尝过之后赞不绝口,不仅味道甜美既能充饥也不容易坏,于是就让士兵带上柿子面饼作为行军路上之用。将士们有了干粮士气大振,一路上攻城夺池势如破竹。后来人们为了在灾荒之年充饥,柿子馍的做法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民间补充食物的一种普遍食品,流传到今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柿子馍由于其制做简单,色润滑爽,稣软细腻,味道甘甜,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同时医学上也认为柿味甘、性寒,有清热去烦,止渴生津,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治痢止血以及治疗肺热而引起的咳嗽等多种功能,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效。所以人们称杮子果为"长寿果",柿子馍为“长寿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作《咏红柿子》中曾称赞到“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突出了诗人对红柿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愿家乡的柿子能得到一定开发和利用,就像柿子馍饼一样开发出更多的柿子产品,也如铁炉油馍一样,成为当地的拳头产品,给家乡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骊山拍客
话题: 516
回复: 8697
沙发
相传当年刘志丹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志丹曾邀毛泽东主席在永宁古寨小住四十多日,共商革命大事。因此才有了著名陕北民歌的歌词:“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里的盘龙就是指盘绕着永宁山下的洛河,卧龙是指山上酷似卧虎的那块巨石,这首歌就是纪念这段革命故事来歌颂革命领袖毛泽东及陕北革命根据地!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