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标注了呼伦贝尔牙克石到博克图镇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当然这些景点全部是免费的,也都和中东铁路有关。牙克石到博克图这一线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中东铁路的遗存,堪称一个铁路历史博物馆,旅游价值很高。
但今天我不想讲这些景点,因为虽然很多人不了解,去呼伦贝尔就是奔着大草原去的,但还是有很多人介绍过这里,如果感兴趣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资料。
今天我们来讲三个小故事,当然讲故事之前,先说两段“废话”交代一下背景。
沿着大兴安岭清朝祖先建立的金曾经修筑长城,试图抵御蒙古人入侵。最终城废国灭的结局,证明了画地为牢是行不通的。
中东铁路线路图
上个世纪初,中东铁路在东北建设并通车,铁路是大通道、打破区隔界限的利器,也打破了清朝在东北的封禁政策。中东铁路是东北大开发的肇始,促成了一系列城镇的兴起,代表城市如哈尔滨、长春。
此后不到十年,“龙脉被扰动”的清朝就灭亡了。而东北凭借先天资源优势、后天高起点的先发优势,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大发展时期。
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就会发现,东北这些年来的低迷衰退,是对以往高歌猛进的修正。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好了,现在开始讲故事。
从沙力到莎力,围绕俄罗斯美女的标题党们
俄国女人和兴安岭隧道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99%的呼伦贝尔人都不知道...她是滨洲铁路兴安岭隧道的设计者,却在隧道贯通前一天自缢身亡……
这些典型标题党文章讲的都是同一个——俄罗斯美女工程师的故事。
兴安岭隧道与莎力碑的位置关系
中东铁路在修建时有一个全线节点工程,也就是整条线路的建设难点——兴安岭隧道。而在传说之中,关乎最终通车时间的重要工程,其设计施工的责任人是一名俄罗斯美女工程师。
你没看错,在上世纪初女性的地位就如此之高了,这名美女叫沙力丹诺夫。
兴安岭隧道当时号称世界最长,隧道施工难度大,现在看来作为呼伦贝尔的伟大工程也完全够格。为了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当时还从意大利招募来了500名石匠。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过于艰苦,最终只有150名意大利人坚持到了完工。
经过一年多施工,到了预计隧道贯通的日子,女工程师沙力丹诺夫手捧图纸,等待着成功的到来。但是施工一直在继续,施工面不断向前推进,贯通却没有到来。
人们开始质疑,沙力丹诺夫也认为是自己的设计出现了错误,导致隧道在山体内错开了,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都白费了。两天之后,她跑到了预计隧道贯通点上方的兴安岭山脊,把自己吊死在了白桦树上。
像所有故事都会有的翻转一样,隧道随即贯通了,施工的人群欢呼着去寻找沙力丹诺夫。最终人们找到的是冰冷的尸体,见到这一幕,连威严的指挥官都落下了难过的泪水。
为了纪念沙力丹诺夫,人们在她上吊的地方建立了沙力碑,并且把山下的小站也命名为沙力站。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
至于后来沙力为什么成了莎力,估计是有人觉得沙力这名字实在不像个女性,改成莎力更加符合人物设定吧。相信不久的未来,莎力还会进一步改成莎莉,这样就更“完美”了。
法国美女设计了滇越铁路死亡之桥?只因现实太残酷
远看人字桥,神龙见首不见尾。图片拍摄:旅行实验室
在中东铁路修筑完成的同一时期,中国南方的一条国际铁路开始修筑,它就是滇越铁路云南段。
中东铁路投入的筑路工人17万,历时六年修筑2500公里的宽轨线路,期间死亡的劳工人数不详;滇越铁路云南段动用劳工20万人以上,历时七年修筑465公里的窄轨铁路,修筑期间死亡劳工8万人,被称为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
和中东铁路一样,滇越铁路也有节点工程,就是人字桥。不同的是,兴安岭隧道只是吓跑了350名意大利人,而人字桥却让800余名中国劳工命丧于此(数据比较真实,有史料佐证),堪称滇越铁路上的死亡之桥。
接下来相似的情节再次出现了,相传人字桥的设计主导是一名法国美女工程师。相比俄罗斯的粗糙,法国美女的故事更加细腻丰满。
法国美女工程师做针线活时,从张开的剪刀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两面峭壁之间的人字桥。还有说法是美女从劈腿上找到的灵感,总之很多人无法破解的工程难题在美女面前都不是事儿。
大桥完工之后,女工程师觉得自己的设计巧夺天工、太完美了,不忍离去,于是就在桥下伴着溪水住了下来。她日夜守望着心爱的桥,聆听着火车经过时响彻天际的金属撞击声,终老于此。
人们感动于她的痴情,曾在山洞里为她立了塑像。当行人在漆黑的隧道里感到恐惧之时,就会听到一个轻柔而坚定的外国女人的声音:“别怕,有我在”。(这听起来更可怕好吧?)
云南山区地无三尺平,铁路线平坦无阻,在其间通行的人还真是不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了法国美女的呼唤吧。
第二个故事讲完了。
近看人字桥可以体验当初施工时的凶险。图片拍摄:旅行实验室
对于如此完美的故事我是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只有一个信息补充一下:
人字桥学名“肋式三铰拱钢梁桥”,法国人称其为“次南溪河铁路桥”,又称“弓弩手桥”。是不是太枯燥了?
所有建桥部件在法国制作,海运到越南海防,由红河运至河口,再由马匹和人力运输到施工地点。
施工时由200名劳工靠人力将部件吊到70米高的悬崖之上,再由从山顶凌空垂下的劳工将其一锤一锤地铆合组装。由于风险巨大,打一锤可以挣到半块大洋。峡谷之间常有强劲的阵风,一阵风就可以吹落几条人命。是不是太残酷了?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1910年4月出版的《滇越铁路》,明确记载人字桥设计师是保罗波登先生。
美女设计师的传说,大概是为了冲淡这座桥的血腥之气吧。
红旗农场
红旗农场是牙克石林业局为了安置知青成立的农场,1983年,刚满19岁却已多次进局子的牙克石地痞于洪杰被父母送到这里,希望他能通过劳动改造重新做人。
于洪杰到红旗农场后依然我行我素,还纠结了另外两个未满18岁的刑满释放人员对抗管理,公开宣称要将农场里的人杀光。
1983年6月16日,三人到牙克石喝酒,喝到傍晚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取了雷管,准备炸掉农场。一路上,他们还找了另外7人一起到红旗农场继续喝酒。
喝到后半夜开始行动,有两人不敢杀人临时退出。剩下8人先砍死5人,抢夺自动步枪之后再杀7人;将农场17名女职工集中到一个房间轮奸,又枪杀了其中8人。同时有到农场办事的人也被杀害,前后一共27人被杀。
主犯于洪杰最后引爆雷管想与农场同归于尽,但只是身受重伤,后被判处并执行死刑。
红旗农场恶性案件影响巨大,直接导致了同年开始的严打行动。
十名青少年为什么会变成穷凶极恶的歹徒?
牙克石与红旗沟的位置关系
世纪初的苦寒之地,大山隧道之中工作的劳工太艰苦,于是人们编排出一个美女工程师来让艰苦之中有希望,同样在遥远的南方,美女工程师也是为一锤半个银元搏命的劳工的慰藉。这些想象和编造都会让现实看起来不再那么冰冷。
而在红旗农场的凶徒眼中应该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和慰藉的吧。
同样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希望这次东北之行能找到答案。
注:莎力碑应该是兴安岭隧道的工程坐标原点,是用来从山脊两侧观测校准隧道施工线路的,并非纪念某个人的纪念碑。那个方方正正而且粗糙的外形,实在和纪念二字不沾边。
兴安岭隧道设计施工负责人名叫鲍恰洛夫,是个男的。而且沙力丹诺夫这个名字也真的很像男性的名字。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这张图标注了呼伦贝尔牙克石到博克图镇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当然这些景点全部是免费的,也都和中东铁路有关。牙克石到博克图这一线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中东铁路的遗存,堪称一个铁路历史博物馆,旅游价值很高。
但今天我不想讲这些景点,因为虽然很多人不了解,去呼伦贝尔就是奔着大草原去的,但还是有很多人介绍过这里,如果感兴趣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资料。
今天我们来讲三个小故事,当然讲故事之前,先说两段“废话”交代一下背景。
沿着大兴安岭清朝祖先建立的金曾经修筑长城,试图抵御蒙古人入侵。最终城废国灭的结局,证明了画地为牢是行不通的。
中东铁路线路图
上个世纪初,中东铁路在东北建设并通车,铁路是大通道、打破区隔界限的利器,也打破了清朝在东北的封禁政策。中东铁路是东北大开发的肇始,促成了一系列城镇的兴起,代表城市如哈尔滨、长春。
此后不到十年,“龙脉被扰动”的清朝就灭亡了。而东北凭借先天资源优势、后天高起点的先发优势,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大发展时期。
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就会发现,东北这些年来的低迷衰退,是对以往高歌猛进的修正。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好了,现在开始讲故事。
从沙力到莎力,围绕俄罗斯美女的标题党们
俄国女人和兴安岭隧道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兴安岭隧道,背后的故事99%的呼伦贝尔人都不知道...她是滨洲铁路兴安岭隧道的设计者,却在隧道贯通前一天自缢身亡……
这些典型标题党文章讲的都是同一个——俄罗斯美女工程师的故事。
兴安岭隧道与莎力碑的位置关系
中东铁路在修建时有一个全线节点工程,也就是整条线路的建设难点——兴安岭隧道。而在传说之中,关乎最终通车时间的重要工程,其设计施工的责任人是一名俄罗斯美女工程师。
你没看错,在上世纪初女性的地位就如此之高了,这名美女叫沙力丹诺夫。
兴安岭隧道当时号称世界最长,隧道施工难度大,现在看来作为呼伦贝尔的伟大工程也完全够格。为了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当时还从意大利招募来了500名石匠。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过于艰苦,最终只有150名意大利人坚持到了完工。
经过一年多施工,到了预计隧道贯通的日子,女工程师沙力丹诺夫手捧图纸,等待着成功的到来。但是施工一直在继续,施工面不断向前推进,贯通却没有到来。
人们开始质疑,沙力丹诺夫也认为是自己的设计出现了错误,导致隧道在山体内错开了,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都白费了。两天之后,她跑到了预计隧道贯通点上方的兴安岭山脊,把自己吊死在了白桦树上。
像所有故事都会有的翻转一样,隧道随即贯通了,施工的人群欢呼着去寻找沙力丹诺夫。最终人们找到的是冰冷的尸体,见到这一幕,连威严的指挥官都落下了难过的泪水。
为了纪念沙力丹诺夫,人们在她上吊的地方建立了沙力碑,并且把山下的小站也命名为沙力站。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
至于后来沙力为什么成了莎力,估计是有人觉得沙力这名字实在不像个女性,改成莎力更加符合人物设定吧。相信不久的未来,莎力还会进一步改成莎莉,这样就更“完美”了。
法国美女设计了滇越铁路死亡之桥?只因现实太残酷
远看人字桥,神龙见首不见尾。图片拍摄:旅行实验室
在中东铁路修筑完成的同一时期,中国南方的一条国际铁路开始修筑,它就是滇越铁路云南段。
中东铁路投入的筑路工人17万,历时六年修筑2500公里的宽轨线路,期间死亡的劳工人数不详;滇越铁路云南段动用劳工20万人以上,历时七年修筑465公里的窄轨铁路,修筑期间死亡劳工8万人,被称为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
和中东铁路一样,滇越铁路也有节点工程,就是人字桥。不同的是,兴安岭隧道只是吓跑了350名意大利人,而人字桥却让800余名中国劳工命丧于此(数据比较真实,有史料佐证),堪称滇越铁路上的死亡之桥。
接下来相似的情节再次出现了,相传人字桥的设计主导是一名法国美女工程师。相比俄罗斯的粗糙,法国美女的故事更加细腻丰满。
法国美女工程师做针线活时,从张开的剪刀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两面峭壁之间的人字桥。还有说法是美女从劈腿上找到的灵感,总之很多人无法破解的工程难题在美女面前都不是事儿。
大桥完工之后,女工程师觉得自己的设计巧夺天工、太完美了,不忍离去,于是就在桥下伴着溪水住了下来。她日夜守望着心爱的桥,聆听着火车经过时响彻天际的金属撞击声,终老于此。
人们感动于她的痴情,曾在山洞里为她立了塑像。当行人在漆黑的隧道里感到恐惧之时,就会听到一个轻柔而坚定的外国女人的声音:“别怕,有我在”。(这听起来更可怕好吧?)
云南山区地无三尺平,铁路线平坦无阻,在其间通行的人还真是不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了法国美女的呼唤吧。
第二个故事讲完了。
近看人字桥可以体验当初施工时的凶险。图片拍摄:旅行实验室
对于如此完美的故事我是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只有一个信息补充一下:
人字桥学名“肋式三铰拱钢梁桥”,法国人称其为“次南溪河铁路桥”,又称“弓弩手桥”。是不是太枯燥了?
所有建桥部件在法国制作,海运到越南海防,由红河运至河口,再由马匹和人力运输到施工地点。
施工时由200名劳工靠人力将部件吊到70米高的悬崖之上,再由从山顶凌空垂下的劳工将其一锤一锤地铆合组装。由于风险巨大,打一锤可以挣到半块大洋。峡谷之间常有强劲的阵风,一阵风就可以吹落几条人命。是不是太残酷了?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1910年4月出版的《滇越铁路》,明确记载人字桥设计师是保罗波登先生。
美女设计师的传说,大概是为了冲淡这座桥的血腥之气吧。
红旗农场
红旗农场是牙克石林业局为了安置知青成立的农场,1983年,刚满19岁却已多次进局子的牙克石地痞于洪杰被父母送到这里,希望他能通过劳动改造重新做人。
于洪杰到红旗农场后依然我行我素,还纠结了另外两个未满18岁的刑满释放人员对抗管理,公开宣称要将农场里的人杀光。
1983年6月16日,三人到牙克石喝酒,喝到傍晚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取了雷管,准备炸掉农场。一路上,他们还找了另外7人一起到红旗农场继续喝酒。
喝到后半夜开始行动,有两人不敢杀人临时退出。剩下8人先砍死5人,抢夺自动步枪之后再杀7人;将农场17名女职工集中到一个房间轮奸,又枪杀了其中8人。同时有到农场办事的人也被杀害,前后一共27人被杀。
主犯于洪杰最后引爆雷管想与农场同归于尽,但只是身受重伤,后被判处并执行死刑。
红旗农场恶性案件影响巨大,直接导致了同年开始的严打行动。
十名青少年为什么会变成穷凶极恶的歹徒?
牙克石与红旗沟的位置关系
世纪初的苦寒之地,大山隧道之中工作的劳工太艰苦,于是人们编排出一个美女工程师来让艰苦之中有希望,同样在遥远的南方,美女工程师也是为一锤半个银元搏命的劳工的慰藉。这些想象和编造都会让现实看起来不再那么冰冷。
而在红旗农场的凶徒眼中应该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和慰藉的吧。
同样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希望这次东北之行能找到答案。
注:莎力碑应该是兴安岭隧道的工程坐标原点,是用来从山脊两侧观测校准隧道施工线路的,并非纪念某个人的纪念碑。那个方方正正而且粗糙的外形,实在和纪念二字不沾边。
兴安岭隧道设计施工负责人名叫鲍恰洛夫,是个男的。而且沙力丹诺夫这个名字也真的很像男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