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烽火探游 骊山驴友会户外运动俱乐部
客服热线: -

烽火探游 骊山驴友会户外运动俱乐部

陕西旅游集散中心临潼分公司 西安市临潼区生力中心城1栋公寓502室

吴姓为什么是延陵世家 [复制链接]

骊山拍客 16 4 倒序浏览
骊山拍客
话题: 515
回复: 8696
楼主

吴姓被称为延陵世家,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以贤德著称,他三次拒绝继承王位,躲到延陵务农。后来吴国灭亡,吴国后人流亡各地,其后代以吴为姓。不过吴姓的大部分是季札的后人,因此吴姓公认的得姓始祖就是季札,史称延陵吴氏。

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因此,吴姓被称为延陵世家,代表着吴姓的渊源和文化传承。

吴姓重要的郡望——延陵,源于吴国公子季札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四子,以贤德著称。他在面对继承王位的机会时,却选择了躲到延陵乡下务农。这种行为突显了他对贤德的追求,对权力的淡漠,也彰显了他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这样的行为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将他称为“延陵季子”。

季札后来的后代以其封地延陵为姓,形成了吴姓的一个重要分支——延陵吴氏

在历史上,延陵吴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南宋的著名学者吴洙,明代的文学家吴宽,清代的经学家吴骞等。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为延陵吴氏增添了光彩。

延陵吴氏的传统和家风非常重要,他们注重家教和家风的传承,使得每一代吴氏后代都能够继承先祖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延陵吴氏的后代不仅在学术、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延陵吴氏的家风和家教的传承,不仅让吴氏后代在个人发展上有所成就,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在宋代《百家姓》中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这进一步巩固了吴姓作为延陵世家的地位和名望。延陵吴氏的祠堂也冠以《延陵堂》,更加彰显了延陵吴氏对先祖的纪念和尊崇。

吴姓成为延陵世家,既有吴姓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的渊源,也有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以贤德著称,选择躲到延陵务农的历史传承。延陵吴氏的后裔以延陵为姓氏,形成了吴姓的一个重要分支,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延陵吴氏增添了光彩。

骊山拍客
话题: 515
回复: 8696
沙发

姬水流域的具体位置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根据现代学者的




推测,姬水的位置有多种可能,包括:






  1. 陕西岐山县的岐水:有学者认为姬水可能是指陕西岐山县的岐水


  2. 陕西武功县的漆水:另一种观点认为姬水是指陕西武功县的漆水



  1. 河。



  2. 河南新郑市的潩水:还有学者提出姬水可能是河南新郑市的潩水


  1. 陕西黄陵县的沮水: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姬水是指陕西黄陵县的沮水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姬水可能是指陕西武功县的漆水河,因为这里被认为是炎帝部落和



黄帝姬姓子孙活动的地区,与黄帝以姬为姓的传说相符。此外,漆水河是的支流,位于渭河





流域一带,这与黄帝在姬水一带肇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记载相吻合


12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推测并不具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因此姬水的确切位置仍然是学术界讨论的话





题。

骊山拍客
话题: 515
回复: 8696
板凳

据《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江苏江阴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今江阴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1998年3月,新加坡吴氏寻根访问团50余人前来拜谒季子庙。

他们相信,只要延陵世家的灯笼在,只要延陵世家的匾额在,只要心中的一份乡情在,散居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延陵吴姓后裔,都会在延陵寻到他们的根,以慰藉久蕴在他们心中的那份浓浓的思乡情。

骊山拍客
话题: 515
回复: 8696
地板

季札,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二十世孙 [55],吴王寿梦第四子,吴王诸樊余祭夷昧之弟。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州来季子等。
季札淡泊权位,有远见卓识。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年),寿梦临终前想传位于季札,季札力辞。诸樊去世前授命传位于其弟余祭,欲兄弟相传以至季札。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出使各国。出访鲁国,请观周乐,对诗乐有精深的分析;访问齐国,劝晏婴交出封邑官职以免祸,晏婴从之;出使郑国,告诫子产以礼治国;到了卫国,称赞卫国君子很多,国家没有忧患;来到晋国,预言晋国政权将落入韩、赵、魏三家之手。余祭去世,余昧继承王位。余昧去世,欲传位于季札,季札不接受。吴人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季札出使晋国,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君。季札归国,予以承认。 [2]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季札成功劝说楚军从陈国退兵。 [26]
季札富于才学、修养, [3]其美学观点对儒家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 [4]后世并以其名借指善于鉴赏音乐之人。 [5]
概述图来源《吴郡名贤图传赞 [60]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